沈阳局集团公司苏家屯机务段2025年HXD3系列机车轮对等配件C5修业务外包单一来源(框架协议采购)采购方式公示
辽宁
-沈阳市
沈阳局集团公司苏家屯机务段2025年HXD3系列机车轮对等配件C5修业务外包单一来源(框架协议采购)采购方式公示
(项目编号:ZTSYJCGS2025-0458)
一、 公示说明
本项目沈阳局集团公司苏家屯机务段2025年HXD3系列机车轮对等配件C5修业务外包单一来源(框架协议采购)采购人为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项目资金来自大修,已落实。该项目A01,A02,A03包依据 机务系统单一来源目录(顺号3:HXD3D型机车牵引变流装置、辅助滤波柜、微机控制系统委外修(业务外包)、顺号4:HXD3系列机车轮轴驱动装置(含牵引电机、齿轮、车轴、空心轴、轮饼、轴承)(业务外包))。 经主管部门对本项目采购情况分析,履行集体决策后,拟采用单一来源方式采购,现予以公示。
二、采购内容
本次采购业务外包的名称、类别、工作量、交工验收地点、包件划分等详见本公告附件1。
1. 执行的技术标准:详见技术规格书。
2. 铁路专用配件维修(服务)执行的相关文件、规定:无要求。
3. 维保条款:配件出厂后在质量保证期内发生责任事故及故障,质量问题影响铁路安全、运营的,乙方同意按照下列一种或多种方式进行处理: (1)由乙方对配件进行返修,并承担由此发生的损失和费用;(2)根据配件质量低劣程度、损坏程度以及甲方所遭受损失的数额,由乙方负责赔偿甲方的经济损失;(3)用符合规格要求的新零件、部件或设备来更换配件有缺陷的部分,乙方承担费用和风险,并负担甲方由此产生的费用;(4)乙方配件发生质量问题给甲方造成损失的,乙方确认予以赔偿,赔偿范围包括但不限于甲方处理事故所发生的费用、维修或更换维修配件的损失等;(5)赔付标准:详见合同模板
4. 售后服务及要求:质保期内为用户进行24小时全方位服务:(1)部件在质保期内发生质量问题时,应在接到信息后2小时内提供处理意见,需要到达现场确认和处理的,售后服务人员必须在48小时内到达现场。(2)发现部件存在质量问题或安全隐患时,承修方需无条件将部件返回厂内进行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如配件质量责任定为乙方的,乙方应在2日内将所需更换部件从工厂发出,5日内到达。5.其他需具体明确的技术要求:乙方在甲方现场驻段维修作业的,乙方人员需严格遵守甲方各项安全管理规定,统一着装,在甲方处进行人员备案,并与甲方签署安全协议,在段内发生人身及安全事故乙方负全部责任。其他详见技术规格书。
附件一:技术规格书
A01:HXD3C/3CA 型机车轮对驱动装置(不含牵引电机)C5修技术规格书................................ 2
A01:HXD3C/3CA 型机车轮对驱动装置(含牵引电机)C5修技术规格书 ......................................... 6
A01 :HXD3C/3CA型机车轮对驱动装置(更新车轮、不含牵引电机)C5修技术规格书 ........ 13
A01 :HXD3C/3CA型机车轮对驱动装置(车轮更新、含牵引电机)C5修技术规格书 ............. 18
A02:HXD3D 型机车轮对总成(镟修车轮、更换轴箱轴承、不含牵引电机检修)C5修技术规格书 25
A02:HXD3D 型机车轮对总成(镟修车轮、更换轴箱轴承、含牵引电机检修)C5修技术规格书 30
A02 :HXD3D型机车轮对总成(更新车轮、更换轴箱轴承、不含牵引电机检修)C5修技术规格书 37
A02 :HXD3D型机车轮对总成(更新车轮、更换轴箱轴承、含牵引电机检修)C5修技术规格书 42
A03 :HXD3D型电力机车变流装置(含辅助滤波柜)C5修技术规格书 ......................................... 49
A03: HXD3D 型电力机车微机控制系统C5修技术规格书 ...................................................................... 52
A01:HXD3C/3CA 型机车轮对驱动装置(不含牵引电机) C5 修技术规格书
HXD3C/3CA 型机车轮驱维修标准按照铁路主管部门对应型号条款执行,同时要求符合产品的行业标准及铁路主管部门各项改造措施和技术要求,并符合《HXD3C型电力机车检修技术规程(C1~C4、C5修)》。HXD3C型机车轮对驱动装置C5修主要技术标准和要求如下:
1 技术标准
1.1 轮对驱动装置检修应符合国标、铁标相关标准。
1.2 轮对驱动装置检修应依据《HXD3C型电力机车检修技术规程(C1~C4、C5修)》进行,在检修规程发生变更时,应按变更后的内容执行。
1.3C5 修项点的检修要求按照新造厂相关技术标准执行。
1.4 送修轮驱累计走行公里超过160万公里的,则按C6修规程相关技术标准执行。
2 技术要求
2.1 轮对
2.1.1 车轴进行超声波探伤,不许有超标缺陷;车轴轴颈、防尘座、轮座及过渡圆弧磁粉探伤,不许有裂纹;轮对解体时,增加车轴轮座及过渡圆弧磁粉探伤,不许有裂纹。车轴轴颈与轴承、防尘圈与车轴防尘座过盈量须符合限度要求,轴颈拉伤深度及车轴端面旋修量均须符合限度要求;车轴禁止焊修。
2.1.2 车轴M24螺纹孔状态良好,螺纹不许有断扣、乱扣、毛刺和碰伤。
2.1.3 车轮轮辋及踏面进行超声波探伤,不许有超标缺陷;轮辋、踏面、轮毂磁粉探伤,不许有裂纹。车轮禁止焊修。
2.1.4 车轮滚动圆直径、滚动圆直径差、轮辋宽度、轮缘高度、轮缘厚度、轮对内侧距、同轴轮对内侧距差须符合限度要求。
2.1.5 车轮注油孔状态良好。
2.1.6 制动盘
制动盘摩擦面不许有从内径贯穿到外径以及贯穿到散热筋片的穿透裂纹;不许使用带灼烧痕迹超过1 cm2单个碎片、整个摩擦面上碎片总量超过5 cm2的车轮制动盘。
制动盘摩擦面凹陷磨损不大于2mm,划痕深度不大于1.5mm,裂纹不允许超出相关规定。
单个制动盘最大磨损量不大于3mm;同一车轮两侧制动盘磨耗差值不大于2mm。
紧固件有松动、丢失者,更新整盘紧固件。
更新拆卸的整套紧固件。
2.2 轴箱
2.2.1 轴箱解体检修。轴箱体及前后端盖不许有裂损,轴端压盖良好,轴箱吊钩不许有裂纹。轴箱体拉杆座前加工端面、弹簧座与母体的连接根部进行探伤检查。
2.2.2 轴箱体螺纹孔状态良好,螺纹不许有断扣、乱扣、毛刺和碰伤。
2.2.3 轴箱接地装置不许有裂损,绝缘件、密封件更新;电刷不许有裂纹,压力正常;电刷长度、接触面积须符合限度要求;接地铜轴不许与端盖φ56内孔面接磨;接地铜轴不许与端盖φ56mm内孔面相磨;接地线固定螺栓与端盖绝缘良好;圆锥弹簧更新。
2.2.4 轴箱轴承解体、清洗、检测、检修,状态良好。
2.2.5 轴箱横动量须符合限度要求。
2.2.6 拆卸的紧固件(包括螺栓、螺母、垫圈、止动片等)更新,二、五轴防尘圈更新。
2.3 驱动装置
2.3.1 抱轴箱检修
抱轴箱各零部件状态须良好。
抱轴箱体不许有裂损、变形、积水。抱轴箱体与电机结合面磁粉探伤不许有裂纹。
抱轴承不许有异音,补脂180-200g。
2.3.2 主、从动齿轮检修
从动齿轮与车轴不许有弛缓现象。若更换从动齿轮,抱轴承需更新。
齿轮齿廓和齿廓端面探伤检查不许有裂纹;齿轮禁止焊修。
齿形偏差、公法线长度、齿边角折损、齿面剥离、点蚀剥落面积须符合限度要求。
主动齿轮压入量符合限度要求。
2.3.3 齿轮箱
齿轮箱箱体不许有裂纹,通气孔、泄油孔及注油孔畅通。箱体内不许有污垢。清洁通气器。
上下箱合口配合良好,定位销作用可靠。
齿轮箱组装后不许与齿轮相接触,迷宫及密封环间隙须均匀。各螺栓紧固,防缓件齐全。
更新润滑油,更新解体部位的垫圈、密封垫和O型圈。
2.3.4 拆卸的紧固件(包括螺栓、螺母、垫圈等)更新。
2.3.5 驱动装置组装后,按相关技术规范进行温升、泄漏和振动试验。
2.4 限度表
牵引电机
| 序号 | 名称 | 原形 | C5 修限度 |
|---|---|---|---|
| 1 | 传动端端盖NU330轴承室孔径 | φ320 | φ 320 |
| 2 | 非传动端轴承座NU320轴承室 | φ215 | φ 215 |
| 3 | 转轴非传动端 NU320轴承位 QJ318 轴承位 | φ100 φ90 | φ100 φ90 |
| 4 | 传动端轴承NU330轴承位 | φ1 50 | φ 150 |
| 5 | NU320 轴承径向自由游隙 组装后轴向游隙 | 0.105 ~0.140 0.07 ~0.218 | 0.105 ~0.205 0.07 ~0.218 |
| 6 | 转子轴锥 接触面积 | ≥ 80% | ≥ 75% |
轮对装置
| 1 | 轮对 |
|---|---|
| 1.1 | 抱轴承座直径(大端) |
| 1.2 | 抱轴承座直径(小端) |
| 1.3 | 抱轴承横动量 |
| 1.4 | 齿轮座直径(大端)(距轴肩474) |
| 1.5 | 齿轮座直径(小端)(距轴肩344) |
| 1.6 | 轮座直径 |
| 1.7 | 防尘座直径 |
| 1.8 | 防尘圈与车轴防尘座过盈量 |
| 1.9 | 轮座拉伤深度 |
| 1.10 | 轴颈拉伤深度 |
| 1.11 | 车轴端面旋修量 |
| 1.12 | 滚动圆直径 |
| 1.13 | 轮辋宽度 |
| 1.14 | 轮对内侧距 (未负载) |
| 1.15 | 同轴轮对内侧距差(未负载) |
| 1.16 | 同轴滚动圆直径差 |
| 1.17 | 同转向架滚动圆直径差 |
| 1.18 | 同车滚动圆直径差 |
| 1.19 | 轮缘厚度 |
| 1.20 | 轮缘高度 |
| 1.21 | 踏面偏差 |
| 2 | 齿轮 |
| 2.1 | 单侧齿面 |
| 点蚀深度 | ≤0.3 |
| 剥离处数 | ≤1 |
| 剥离面积(mm 2 ) | ≤6 |
| 剥离深度 | ≤0.3 |
| 2.2 | 齿形偏差 |
| 2.3 | 齿轮崩角(处) |
| 2.4 | 齿顶角折损长度 |
| 2.5 | 主动齿轮公法线长度(k=3) ( 修正值-0.084) |
| 2.6 | 从动齿轮公法线长度(k=13) |
| 2.7 | 侧隙 |
| 2.8 | 主动齿轮压入量() |
| 3 | 轴箱及轴承 |
| 3.1 | 车轴对轴箱横动量 |
| 中间轴 | 30+1 0 |
| SKF 轴承 | 端轴 |
| 中间轴 | 30 +2 0 |
| 3.2 | 接地电刷长度 |
| 3.3 | 电刷接触面积 |
| 3.4 | 圆锥弹簧自由高度 |
| 3.5 | 轴承内圈与车轴轴颈过盈量 |
2.5 探伤表
| 序号 | 名 称 | 备 注 |
|---|---|---|
| 1 | 轮对、驱动 | |
| 1.1 | 车轴 | 磁粉、超声波探伤 |
| 1.2 | 主、从动齿轮 | 磁粉探伤 |
| 1.3 | 整体车轮 | 磁粉、超声波探伤 |
| 1.4 | 轴箱体 | 磁粉探伤 |
| 1.5 | 抱轴箱体 | 磁粉探伤 |
A01:HXD3C/3CA 型机车轮对驱动装置(含牵引电机)C5修技术规格书
HXD3C/3CA 型机车轮驱维修标准按照铁路主管部门对应型号条款执行,同时要求符合产品的行业标准及铁路主管部门各项改造措施和技术要求,并符合《HXD3C型电力机车检修技术规程(C1~C4、C5修)》。HXD3C型机车轮对驱动装置C5修主要技术标准和要求如下:
1 技术标准
1.1 轮对驱动装置检修应符合国标、铁标相关标准。
1.2 轮对驱动装置检修应依据《HXD3C型电力机车检修技术规程(C1~C4、C5修)》进行,在检修规程发生变更时,应按变更后的内容执行。
1.3C5 修项点的检修要求按照新造厂相关技术标准执行。
1.4 送修轮驱累计走行公里超过160万公里的,则按C6修规程相关技术标准执行。
2 技术要求
2.1 牵引电机
2.1.1 定子
表面及通风道清洁。
机座、端盖及悬挂部分不许有裂纹,螺纹不许有损坏,表面油漆良好。
电机内部清洁;各配件齐全。电机出线、引线夹、速度传感器电缆、接地线、油嘴及铭牌须牢固,不许有松动及破损,出线端密封良好;油道、排水孔畅通。
紧固螺栓不许有松动,不许有失效紧固件。
绕组
.1 定子绕组外表面清洁。
.2 定子绕组三相线电阻值为0.1211×(1±10%)Ω(150℃),且不超过三相平均值的±4%。
.3 用1000V兆欧表测量,定子绕组对地冷态绝缘电阻不小于50MΩ。
.4 绕组对地进行4050V、历时1min工频耐电压试验,不许有击穿、闪络现象。
2.1.2 转子
转子清洁,不许有破损,表面油漆良好。
转轴、导条、端环、封环不许有裂纹、变形。
转子须做动平衡试验。转子残余不平衡量传动端与非传动端均不超过3g。
2.1.3 轴承
NU330 轴承更新;QJ318轴承更新。
NU320 轴承内外套圈、滚动体、工作表面及套圈的配合面须光洁,不许有裂纹、磨伤、压坑、锈蚀、剥离、疲劳起层等缺陷,轴承保持架不许有裂纹、飞边、变形。有缺陷的轴承须成套更新。径向自由游隙须符合限度要求。
2.1.4 组装
轴承内圈安装时加热温度不许超过110℃。
轴承组装后轴向间隙须符合限度要求。
各部件组装配合尺寸符合技术要求。
2.1..4 按设计图纸要求加油脂。
橡胶密封件更新。
2.1.5 试验
电机空载试验:电机转动灵活,运转平稳,不许有异音,转子与定子间不许有摩擦,转速500r/min下运转10min,1500r/min下运转50min,2662r/min下运转10min,轴承温升不超过40K。电机在三相电源平衡时,其空载电流中任何一相与三相平均值的偏差不大于三相平均值的10%,转速正常。
电机振动试验:电机转速1500r/min下,横向、纵向、垂向振动值不大于3.5mm/s。
传感器波形的测量:非传动端顺时针方向,在12V直流电源下测量A相B相波形。UH须不小于10V,UL须不大于1.0V,相位差为90°±36°内。
2.2 轮对
2.2.1 车轴进行超声波探伤,不许有超标缺陷;车轴解体部分磁粉探伤,不许有裂纹。车轴轴颈与轴承、防尘圈与车轴防尘座过盈量须符合限度要求,轴颈拉伤深度及车轴端面旋修量均须符合限度要求;车轴禁止焊修。
2.2.2 车轴M24螺纹孔状态良好,螺纹不许有断扣、乱扣、毛刺和碰伤。
2.2.3 车轮轮辋及踏面进行超声波探伤,不许有超标缺陷;整体轮磁粉探伤不许有裂纹。车轮禁止焊修。
2.2.4 车轮滚动圆直径、滚动圆直径差、轮辋宽度、轮缘高度、轮缘厚度、轮对内侧距、同轴轮对内侧距差须符合限度要求。
2.2.5 车轮注油孔状态良好。
2.2.6 制动盘
制动盘摩擦面不许有从内径贯穿到外径以及贯穿到散热筋片的穿透裂纹;不许使用带灼烧痕迹超过1 cm2单个碎片、整个摩擦面上碎片总量超过5 cm2的车轮制动盘。
制动盘摩擦面凹陷磨损不大于2mm,划痕深度不大于1.5mm,裂纹不允许超出相关规定。
单个制动盘最大磨损量不大于3mm;同一车轮两侧制动盘磨耗差值不大于2mm。
紧固件有松动、丢失者,更新整盘紧固件。
更新拆卸的整套紧固件。
2.3 轴箱
2.3.1 轴箱解体检修。轴箱体及前后端盖不许有裂损,轴端压盖良好,轴箱吊钩不许有裂纹。轴箱体拉杆座前加工端面、弹簧座与母体的连接根部进行探伤检查。
2.3.2 轴箱体螺纹孔状态良好,螺纹不许有断扣、乱扣、毛刺和碰伤。
2.3.3 轴箱接地装置不许有裂损,绝缘件、密封件更新;电刷不许有裂纹,压力正常;电刷长度、接触面积须符合限度要求;接地铜轴不许与端盖φ56内孔面接磨;接地铜轴不许与端盖φ56mm内孔面相磨;接地线固定螺栓与端盖绝缘良好;圆锥弹簧更新。
2.3.4 轴箱轴承解体、清洗、检测、检修,状态良好。
2.3.5 轴箱横动量须符合限度要求。
2.3.6 拆卸的紧固件(包括螺栓、螺母、垫圈、止动片等)更新,二、五轴防尘圈更新。
2.4 驱动装置
2.4.1 抱轴箱检修
抱轴箱各零部件状态须良好。
抱轴箱体不许有裂损、变形、积水。抱轴箱体与电机结合面磁粉探伤不许有裂纹。
抱轴承不许有异音,补脂180-200g。
拆卸的紧固件(包括螺栓、螺母、垫圈、止动片等)更新 。
2.4.2 主、从动齿轮检修
从动齿轮与车轴不许有弛缓现象。若更换从动齿轮,抱轴承需更新。
齿轮齿廓和齿廓端面探伤检查不许有裂纹;齿轮禁止焊修。
齿形偏差、公法线长度、齿边角折损、齿面剥离、点蚀剥落面积须符合限度要求。
主动齿轮压入量符合限度要求。
2.4.3 齿轮箱
齿轮箱箱体不许有裂纹,通气孔、泄油孔及注油孔畅通。箱体内不许有污垢。清洁通气器。
上下箱合口配合良好,定位销作用可靠。
齿轮箱组装后不许与齿轮相接触,迷宫及密封环间隙须均匀。各螺栓紧固,防缓件齐全。
更新润滑油,更新解体部位的垫圈、密封垫和O型圈。
2.4.4 拆卸的紧固件(包括螺栓、螺母、垫圈等)更新。
2.4.5 驱动装置组装后,按相关技术规范进行温升、泄漏和振动试验。
2.5 限度表
牵引电机
| 序号 | 名称 | 原形 | C5 修限度 |
|---|---|---|---|
| 1 | 传动端端盖NU330轴承室孔径 | φ320 | φ 320 |
| 2 | 非传动端轴承座NU320轴承室 | φ215 | φ 215 |
| 3 | 转轴非传动端 NU320轴承位 QJ318 轴承位 | φ100 φ90 | φ100 φ90 |
| 4 | 传动端轴承NU330轴承位 | φ1 50 | φ 150 |
| 5 | NU320 轴承径向自由游隙 组装后轴向游隙 | 0.105 ~0.140 0.07 ~0.218 | 0.105 ~0.205 0.07 ~0.218 |
| 6 | 转子轴锥 接触面积 | ≥ 80% | ≥ 75% |
轮对装置
| 1 | 轮对 |
|---|---|
| 1.1 | 抱轴承座直径(大端) |
| 1.2 | 抱轴承座直径(小端) |
| 1.3 | 抱轴承横动量 |
| 1.4 | 齿轮座直径(大端)(距轴肩474) |
| 1.5 | 齿轮座直径(小端)(距轴肩344) |
| 1.6 | 轮座直径 |
| 1.7 | 防尘座直径 |
| 1.8 | 防尘圈与车轴防尘座过盈量 |
| 1.9 | 轮座拉伤深度 |
| 1.10 | 轴颈拉伤深度 |
| 1.11 | 车轴端面旋修量 |
| 1.12 | 滚动圆直径 |
| 1.13 | 轮辋宽度 |
| 1.14 | 轮对内侧距 (未负载) |
| 1.15 | 同轴轮对内侧距差(未负载) |
| 1.16 | 同轴滚动圆直径差 |
| 1.17 | 同转向架滚动圆直径差 |
| 1.18 | 同车滚动圆直径差 |
| 1.19 | 轮缘厚度 |
| 1.20 | 轮缘高度 |
| 1.21 | 踏面偏差 |
| 2 | 齿轮 |
| 2.1 | 单侧齿面 |
| 点蚀深度 | ≤0.3 |
| 剥离处数 | ≤1 |
| 剥离面积(mm 2 ) | ≤6 |
| 剥离深度 | ≤0.3 |
| 2.2 | 齿形偏差 |
| 2.3 | 齿轮崩角(处) |
| 2.4 | 齿顶角折损长度 |
| 2.5 | 主动齿轮公法线长度(k=3) ( 修正值-0.084) |
| 2.6 | 从动齿轮公法线长度(k=13) |
| 2.7 | 侧隙 |
| 2.8 | 主动齿轮压入量() |
| 3 | 轴箱及轴承 |
| 3.1 | 车轴对轴箱横动量 |
| 中间轴 | 30+1 0 |
| SKF 轴承 | 端轴 |
| 中间轴 | 30 +2 0 |
| 3.2 | 接地电刷长度 |
| 3.3 | 电刷接触面积 |
| 3.4 | 圆锥弹簧自由高度 |
| 3.5 | 轴承内圈与车轴轴颈过盈量 |
2.6 探伤表
| 序号 | 名 称 | 备 注 |
|---|---|---|
| 1 | 轮对、驱动 | |
| 1.1 | 车轴 | 磁粉、超声波探伤 |
| 1.2 | 主、从动齿轮 | 磁粉探伤 |
| 1.3 | 整体车轮 | 磁粉、超声波探伤 |
| 1.4 | 轴箱体 | 磁粉探伤 |
| 1.5 | 抱轴箱体 | 磁粉探伤 |
| 2 | 牵引电机 | |
| 2.1 | 电机小吊挂座与弧板间 小吊挂座R8角 小吊挂组件与机体间 | 着色或磁粉探伤 |
| 定子过渡盘吊挂座根部 | 着色或磁粉探伤 | |
| 转轴轴承位、轴锥面、轴锥过渡圆角 | 磁粉 |
A01 :HXD3C/3CA型机车轮对驱动装置(更新车轮、不含牵引电机)C5修技术规格书
HXD3C/3CA 型机车轮驱维修标准按照铁路主管部门对应型号条款执行,同时要求符合产品的行业标准及铁路主管部门各项改造措施和技术要求,并符合《HXD3C型电力机车检修技术规程(C1~C4、C5修)》。HXD3C型机车轮对驱动装置C5修主要技术标准和要求如下:
1 技术标准
1.1 轮对驱动装置检修应符合国标、铁标相关标准。
1.2 轮对驱动装置检修应依据《HXD3C型电力机车检修技术规程(C1~C4、C5修)》进行,在检修规程发生变更时,应按变更后的内容执行。
1.3C5 修项点的检修要求按照新造厂相关技术标准执行。
1.4 送修轮驱累计走行公里超过160万公里的,则按C6修规程相关技术标准执行。
2 技术要求
2.1 轮对
2.1.1 车轴进行超声波探伤,不许有超标缺陷;车轴轴颈、防尘座、轮座及过渡圆弧磁粉探伤,不许有裂纹;轮对解体时,增加车轴轮座及过渡圆弧磁粉探伤,不许有裂纹。车轴轴颈与轴承、防尘圈与车轴防尘座过盈量须符合限度要求,轴颈拉伤深度及车轴端面旋修量均须符合限度要求;车轴禁止焊修。
2.1.2 车轴M24螺纹孔状态良好,螺纹不许有断扣、乱扣、毛刺和碰伤。
2.1.3 车轮更新。 车轮轮辋及踏面进行超声波探伤,不许有超标缺陷;整体轮磁粉探伤不许有裂纹。车轮禁止焊修。
2.1.4 车轮滚动圆直径、滚动圆直径差、轮辋宽度、轮缘高度、轮缘厚度、轮对内侧距、同轴轮对内侧距差须符合限度要求。
2.1.5 车轮注油孔状态良好。
2.1.6 制动盘
制动盘摩擦面不许有从内径贯穿到外径以及贯穿到散热筋片的穿透裂纹;不许使用带灼烧痕迹超过1 cm2单个碎片、整个摩擦面上碎片总量超过5 cm2的车轮制动盘。
制动盘摩擦面凹陷磨损不大于2mm,划痕深度不大于1.5mm,裂纹不允许超出相关规定。
单个制动盘最大磨损量不大于3mm;同一车轮两侧制动盘磨耗差值不大于2mm。
紧固件有松动、丢失者,更新整盘紧固件。
更新拆卸的整套紧固件。
2.2 轴箱
2.2.1 轴箱解体检修。轴箱体及前后端盖不许有裂损,轴端压盖良好,轴箱吊钩不许有裂纹。轴箱体拉杆座前加工端面、弹簧座与母体的连接根部进行探伤检查。
2.2.2 轴箱体螺纹孔状态良好,螺纹不许有断扣、乱扣、毛刺和碰伤。
2.2.3 轴箱接地装置不许有裂损,绝缘件、密封件更新;电刷不许有裂纹,压力正常;电刷长度、接触面积须符合限度要求;接地铜轴不许与端盖φ56内孔面接磨;接地铜轴不许与端盖φ56mm内孔面相磨;接地线固定螺栓与端盖绝缘良好;圆锥弹簧更新。
2.2.4 轴箱轴承解体、清洗、检测、检修,状态良好。
2.2.5 轴箱横动量须符合限度要求。
2.2.6 拆卸的紧固件(包括螺栓、螺母、垫圈、止动片等)更新,二、五轴防尘圈更新。
2.3 驱动装置
2.3.1 抱轴箱检修
抱轴箱各零部件状态须良好。
抱轴箱体不许有裂损、变形、积水。抱轴箱体与电机结合面磁粉探伤不许有裂纹。
抱轴承不许有异音,补脂180-200g。
2.3.2 主、从动齿轮检修
从动齿轮与车轴不许有弛缓现象。若更换从动齿轮,抱轴承需更新。
齿轮齿廓和齿廓端面探伤检查不许有裂纹;齿轮禁止焊修。
齿形偏差、公法线长度、齿边角折损、齿面剥离、点蚀剥落面积须符合限度要求。
主动齿轮压入量符合限度要求。
2.3.3 齿轮箱
齿轮箱箱体不许有裂纹,通气孔、泄油孔及注油孔畅通。箱体内不许有污垢。清洁通气器。
上下箱合口配合良好,定位销作用可靠。
齿轮箱组装后不许与齿轮相接触,迷宫及密封环间隙须均匀。各螺栓紧固,防缓件齐全。
更新润滑油,更新解体部位的垫圈、密封垫和O型圈。
2.3.4 拆卸的紧固件(包括螺栓、螺母、垫圈等)更新。
2.3.5 驱动装置组装后,按相关技术规范进行温升、泄漏和振动试验。
2.4 限度表
牵引电机
| 序号 | 名称 | 原形 | C5 修限度 |
|---|---|---|---|
| 1 | 传动端端盖NU330轴承室孔径 | φ320 | φ 320 |
| 2 | 非传动端轴承座NU320轴承室 | φ215 | φ 215 |
| 3 | 转轴非传动端 NU320轴承位 QJ318 轴承位 | φ100 φ90 | φ100 φ90 |
| 4 | 传动端轴承NU330轴承位 | φ1 50 | φ 150 |
| 5 | NU320 轴承径向自由游隙 组装后轴向游隙 | 0.105 ~0.140 0.07 ~0.218 | 0.105 ~0.205 0.07 ~0.218 |
| 6 | 转子轴锥 接触面积 | ≥ 80% | ≥ 75% |
轮对装置
| 1 | 轮对 |
|---|---|
| 1.1 | 抱轴承座直径(大端) |
| 1.2 | 抱轴承座直径(小端) |
| 1.3 | 抱轴承横动量 |
| 1.4 | 齿轮座直径(大端)(距轴肩474) |
| 1.5 | 齿轮座直径(小端)(距轴肩344) |
| 1.6 | 轮座直径 |
| 1.7 | 防尘座直径 |
| 1.8 | 防尘圈与车轴防尘座过盈量 |
| 1.9 | 轮座拉伤深度 |
| 1.10 | 轴颈拉伤深度 |
| 1.11 | 车轴端面旋修量 |
| 1.12 | 滚动圆直径 |
| 1.13 | 轮辋宽度 |
| 1.14 | 轮对内侧距 (未负载) |
| 1.15 | 同轴轮对内侧距差(未负载) |
| 1.16 | 同轴滚动圆直径差 |
| 1.17 | 同转向架滚动圆直径差 |
| 1.18 | 同车滚动圆直径差 |
| 1.19 | 轮缘厚度 |
| 1.20 | 轮缘高度 |
| 1.21 | 踏面偏差 |
| 2 | 齿轮 |
| 2.1 | 单侧齿面 |
| 点蚀深度 | ≤0.3 |
| 剥离处数 | ≤1 |
| 剥离面积(mm 2 ) | ≤6 |
| 剥离深度 | ≤0.3 |
| 2.2 | 齿形偏差 |
| 2.3 | 齿轮崩角(处) |
| 2.4 | 齿顶角折损长度 |
| 2.5 | 主动齿轮公法线长度(k=3) ( 修正值-0.084) |
| 2.6 | 从动齿轮公法线长度(k=13) |
| 2.7 | 侧隙 |
| 2.8 | 主动齿轮压入量() |
| 3 | 轴箱及轴承 |
| 3.1 | 车轴对轴箱横动量 |
| 中间轴 | 30+1 0 |
| SKF 轴承 | 端轴 |
| 中间轴 | 30 +2 0 |
| 3.2 | 接地电刷长度 |
| 3.3 | 电刷接触面积 |
| 3.4 | 圆锥弹簧自由高度 |
| 3.5 | 轴承内圈与车轴轴颈过盈量 |
2.5 探伤表
| 序号 | 名 称 | 备 注 |
|---|---|---|
| 1 | 轮对、驱动 | |
| 1.1 | 车轴 | 磁粉、超声波探伤 |
| 1.2 | 主、从动齿轮 | 磁粉探伤 |
| 1.3 | 整体车轮 | 磁粉、超声波探伤 |
| 1.4 | 轴箱体 | 磁粉探伤 |
| 1.5 | 抱轴箱体 | 磁粉探伤 |
A01 :HXD3C/3CA型机车轮对驱动装置(车轮更新、含牵引电机)C5修技术规格书
HXD3C/3CA 型机车轮驱维修标准按照铁路主管部门对应型号条款执行,同时要求符合产品的行业标准及铁路主管部门各项改造措施和技术要求,并符合《HXD3C型电力机车检修技术规程(C1~C4、C5修)》。HXD3C型机车轮对驱动装置C5修主要技术标准和要求如下:
1 技术标准
1.1 轮对驱动装置检修应符合国标、铁标相关标准。
1.2 轮对驱动装置检修应依据《HXD3C型电力机车检修技术规程(C1~C4、C5修)》进行,在检修规程发生变更时,应按变更后的内容执行。
1.3C5 修项点的检修要求按照新造厂相关技术标准执行。
1.4 送修轮驱累计走行公里超过160万公里的,则按C6修规程相关技术标准执行。
2 技术要求
2.1 牵引电机
2.1.1 定子
表面及通风道清洁。
机座、端盖及悬挂部分不许有裂纹,螺纹不许有损坏,表面油漆良好。
电机内部清洁;各配件齐全。电机出线、引线夹、速度传感器电缆、接地线、油嘴及铭牌须牢固,不许有松动及破损,出线端密封良好;油道、排水孔畅通。
紧固螺栓不许有松动,不许有失效紧固件。
绕组
.1 定子绕组外表面清洁。
.2 定子绕组三相线电阻值为0.1211×(1±10%)Ω(150℃),且不超过三相平均值的±4%。
.3 用1000V兆欧表测量,定子绕组对地冷态绝缘电阻不小于50MΩ。
.4 绕组对地进行4050V、历时1min工频耐电压试验,不许有击穿、闪络现象。
2.1.2 转子
转子清洁,不许有破损,表面油漆良好。
转轴、导条、端环、封环不许有裂纹、变形。
转子须做动平衡试验。转子残余不平衡量传动端与非传动端均不超过3g。
2.1.3 轴承
NU330 轴承更新;QJ318轴承更新。
NU320 轴承内外套圈、滚动体、工作表面及套圈的配合面须光洁,不许有裂纹、磨伤、压坑、锈蚀、剥离、疲劳起层等缺陷,轴承保持架不许有裂纹、飞边、变形。有缺陷的轴承须成套更新。径向自由游隙须符合限度要求。
2.1.4 组装
轴承内圈安装时加热温度不许超过110℃。
轴承组装后轴向间隙须符合限度要求。
各部件组装配合尺寸符合技术要求。
2.1..4 按设计图纸要求加油脂。
橡胶密封件更新。
2.1.5 试验
电机空载试验:电机转动灵活,运转平稳,不许有异音,转子与定子间不许有摩擦,转速500r/min下运转10min,1500r/min下运转50min,2662r/min下运转10min,轴承温升不超过40K。电机在三相电源平衡时,其空载电流中任何一相与三相平均值的偏差不大于三相平均值的10%,转速正常。
电机振动试验:电机转速1500r/min下,横向、纵向、垂向振动值不大于3.5mm/s。
传感器波形的测量:非传动端顺时针方向,在12V直流电源下测量A相B相波形。UH须不小于10V,UL须不大于1.0V,相位差为90°±36°内。
2.2 轮对
2.2.1 车轴进行超声波探伤,不许有超标缺陷;车轴解体部分磁粉探伤,不许有裂纹。车轴轴颈与轴承、防尘圈与车轴防尘座过盈量须符合限度要求,轴颈拉伤深度及车轴端面旋修量均须符合限度要求;车轴禁止焊修。
2.2.2 车轴M24螺纹孔状态良好,螺纹不许有断扣、乱扣、毛刺和碰伤。
2.2.3 车轮更新。 车轮轮辋及踏面进行超声波探伤,不许有超标缺陷;整体轮磁粉探伤不许有裂纹。车轮禁止焊修。
2.2.4 车轮滚动圆直径、滚动圆直径差、轮辋宽度、轮缘高度、轮缘厚度、轮对内侧距、同轴轮对内侧距差须符合限度要求。
2.2.5 车轮注油孔状态良好。
2.2.6 制动盘
制动盘摩擦面不许有从内径贯穿到外径以及贯穿到散热筋片的穿透裂纹;不许使用带灼烧痕迹超过1 cm2单个碎片、整个摩擦面上碎片总量超过5 cm2的车轮制动盘。
制动盘摩擦面凹陷磨损不大于2mm,划痕深度不大于1.5mm,裂纹不允许超出相关规定。
单个制动盘最大磨损量不大于3mm;同一车轮两侧制动盘磨耗差值不大于2mm。
紧固件有松动、丢失者,更新整盘紧固件。
更新拆卸的整套紧固件。
2.3 轴箱
2.3.1 轴箱解体检修。轴箱体及前后端盖不许有裂损,轴端压盖良好,轴箱吊钩不许有裂纹。轴箱体拉杆座前加工端面、弹簧座与母体的连接根部进行探伤检查。
2.3.2 轴箱体螺纹孔状态良好,螺纹不许有断扣、乱扣、毛刺和碰伤。
2.3.3 轴箱接地装置不许有裂损,绝缘件、密封件更新;电刷不许有裂纹,压力正常;电刷长度、接触面积须符合限度要求;接地铜轴不许与端盖φ56内孔面接磨;接地铜轴不许与端盖φ56mm内孔面相磨;接地线固定螺栓与端盖绝缘良好;圆锥弹簧更新。
2.3.4 轴箱轴承解体、清洗、检测、检修,状态良好。
2.3.5 轴箱横动量须符合限度要求。
2.3.6 拆卸的紧固件(包括螺栓、螺母、垫圈、止动片等)更新,二、五轴防尘圈更新。
2.4 驱动装置
2.4.1 抱轴箱检修
抱轴箱各零部件状态须良好。
抱轴箱体不许有裂损、变形、积水。抱轴箱体与电机结合面磁粉探伤不许有裂纹。
抱轴承不许有异音,补脂180-200g。
拆卸的紧固件(包括螺栓、螺母、垫圈、止动片等)更新 。
2.4.2 主、从动齿轮检修
从动齿轮与车轴不许有弛缓现象。若更换从动齿轮,抱轴承需更新。
齿轮齿廓和齿廓端面探伤检查不许有裂纹;齿轮禁止焊修。
齿形偏差、公法线长度、齿边角折损、齿面剥离、点蚀剥落面积须符合限度要求。
主动齿轮压入量符合限度要求。
2.4.3 齿轮箱
齿轮箱箱体不许有裂纹,通气孔、泄油孔及注油孔畅通。箱体内不许有污垢。清洁通气器。
上下箱合口配合良好,定位销作用可靠。
齿轮箱组装后不许与齿轮相接触,迷宫及密封环间隙须均匀。各螺栓紧固,防缓件齐全。
更新润滑油,更新解体部位的垫圈、密封垫和O型圈。
2.4.4 拆卸的紧固件(包括螺栓、螺母、垫圈等)更新。
2.4.5 驱动装置组装后,按相关技术规范进行温升、泄漏和振动试验。
2.5 限度表
牵引电机
| 序号 | 名称 | 原形 | C5 修限度 |
|---|---|---|---|
| 1 | 传动端端盖NU330轴承室孔径 | φ320 | φ 320 |
| 2 | 非传动端轴承座NU320轴承室 | φ215 | φ 215 |
| 3 | 转轴非传动端 NU320轴承位 QJ318 轴承位 | φ100 φ90 | φ100 φ90 |
| 4 | 传动端轴承NU330轴承位 | φ1 50 | φ 150 |
| 5 | NU320 轴承径向自由游隙 组装后轴向游隙 | 0.105 ~0.140 0.07 ~0.218 | 0.105 ~0.205 0.07 ~0.218 |
| 6 | 转子轴锥 接触面积 | ≥ 80% | ≥ 75% |
轮对装置
| 1 | 轮对 |
|---|---|
| 1.1 | 抱轴承座直径(大端) |
| 1.2 | 抱轴承座直径(小端) |
| 1.3 | 抱轴承横动量 |
| 1.4 | 齿轮座直径(大端)(距轴肩474) |
| 1.5 | 齿轮座直径(小端)(距轴肩344) |
| 1.6 | 轮座直径 |
| 1.7 | 防尘座直径 |
| 1.8 | 防尘圈与车轴防尘座过盈量 |
| 1.9 | 轮座拉伤深度 |
| 1.10 | 轴颈拉伤深度 |
| 1.11 | 车轴端面旋修量 |
| 1.12 | 滚动圆直径 |
| 1.13 | 轮辋宽度 |
| 1.14 | 轮对内侧距 (未负载) |
| 1.15 | 同轴轮对内侧距差(未负载) |
| 1.16 | 同轴滚动圆直径差 |
| 1.17 | 同转向架滚动圆直径差 |
| 1.18 | 同车滚动圆直径差 |
| 1.19 | 轮缘厚度 |
| 1.20 | 轮缘高度 |
| 1.21 | 踏面偏差 |
| 2 | 齿轮 |
| 2.1 | 单侧齿面 |
| 点蚀深度 | ≤0.3 |
| 剥离处数 | ≤1 |
| 剥离面积(mm 2 ) | ≤6 |
| 剥离深度 | ≤0.3 |
| 2.2 | 齿形偏差 |
| 2.3 | 齿轮崩角(处) |
| 2.4 | 齿顶角折损长度 |
| 2.5 | 主动齿轮公法线长度(k=3) ( 修正值-0.084) |
| 2.6 | 从动齿轮公法线长度(k=13) |
| 2.7 | 侧隙 |
| 2.8 | 主动齿轮压入量() |
| 3 | 轴箱及轴承 |
| 3.1 | 车轴对轴箱横动量 |
| 中间轴 | 30+1 0 |
| SKF 轴承 | 端轴 |
| 中间轴 | 30 +2 0 |
| 3.2 | 接地电刷长度 |
| 3.3 | 电刷接触面积 |
| 3.4 | 圆锥弹簧自由高度 |
| 3.5 | 轴承内圈与车轴轴颈过盈量 |
2.6 探伤表
| 序号 | 名 称 | 备 注 |
|---|---|---|
| 1 | 轮对、驱动 | |
| 1.1 | 车轴 | 磁粉、超声波探伤 |
| 1.2 | 主、从动齿轮 | 磁粉探伤 |
| 1.3 | 整体车轮 | 磁粉、超声波探伤 |
| 1.4 | 轴箱体 | 磁粉探伤 |
| 1.5 | 抱轴箱体 | 磁粉探伤 |
| 2 | 牵引电机 | |
| 2.1 | 电机小吊挂座与弧板间 小吊挂座R8角 小吊挂组件与机体间 | 着色或磁粉探伤 |
| 定子过渡盘吊挂座根部 | 着色或磁粉探伤 | |
| 转轴轴承位、轴锥面、轴锥过渡圆角 | 磁粉 |
A02:HXD3D 型机车轮对总成(镟修车轮、更换轴箱轴承、不含牵引电机检修)C5修技术规格书
HXD3D 型机车轮驱维修标准按照铁路主管部门对应型号条款执行,同时要求符合产品的行业标准及铁路主管部门各项改造措施和技术要求,并符合《HXD3D型电力机车检修技术规程(C1~C4、C5修)》。HXD3D型机车轮对驱动装置C5修检修主要技术标准和要求如下:
1 技术标准
1.1 轮对驱动装置检修应符合国标、铁标相关标准。1.2 轮对驱动装置检修应依据《HXD3D型电力机车检修技术规程(C1~C4、C5修)》进行,在检修规程发生变更时,应按变更后的内容执行。
2 技术要求
2.1 轮对
2.1.1 轮对走行100×(1±10%)万km,运用时间不超过3年,滚动圆直径及轮缘厚度符合限度要求,且六连杆橡胶关节外观检查良好时,非齿侧车轮允许不解体检修。
2.1.2 车轴须进行超声波探伤,不许有超标缺陷;车轴轴颈、防尘座、轴身、齿侧轮座及过渡圆弧进行磁粉探伤,不许有裂纹;车轴轴颈与轴承的组装过盈量、车轴防尘座与防尘圈的组装过盈量须符合限度要求,轴颈拉伤深度及车轴端面镟修量均须符合限度要求;车轴禁止焊修。
2.1.3 非齿侧车轮拆卸时,增加车轴非齿侧轮座及过渡圆弧磁粉探伤,不许有裂纹。
2.1.4 车轴M24螺纹孔状态良好,螺纹不许有断扣、乱扣、毛刺和碰伤。
2.1.5 车轮轮辋及踏面进行超声波探伤,不许有超标缺陷;轮辋磁粉探伤不许有裂纹。轮对解体时,增加车轮轮毂磁粉探伤,不许有裂纹。车轮禁止焊修。
2.1.6 车轮滚动圆直径、滚动圆直径差、轮辋宽度、轮缘高度、轮缘厚度、轮对内侧距、同轴轮对内侧距差须符合限度要求。
2.1.7 传动销(一)拆卸时,车轮传动销安装孔直径、传动销与车轮过盈量须符合限度要求。
2.1.8 车轮注油孔螺孔状态良好。
2.1.6 制动盘
制动盘摩擦面不许有从内径贯穿到外径以及贯穿到散热筋片的穿透裂纹。
制动盘摩擦面凹陷磨损不大于1mm,划痕深度不大于1mm,裂纹不允许超出相关规定。
单个制动盘最大磨损量不大于3mm;同一车轮两侧制动盘磨耗差值不大于2mm。
紧固件有松动、丢失者,更新整盘紧固件。
更新拆卸的整套紧固件。
2.2 轴箱装配
2.2.1 轴箱解体检修。轴箱体及前后端盖不许有裂损,轴端压盖良好。轴箱体拉杆座前加工端面进行探伤检查。
2.2.2 轴箱体螺纹孔状态良好,螺纹不许有断扣、乱扣、毛刺和碰伤。
2.2.3 轴箱接地装置不许有裂损,绝缘件、密封件更新;电刷不许有裂纹,压力正常;电刷长度、接触面积须符合限度要求。接地铜轴不许与端盖φ56mm内孔面相磨;接地线固定螺栓与端盖绝缘良好;圆锥弹簧不许有裂纹,自由高度须符合限度要求。
2.2.4 轴箱轴承解体、清洗、检测、检修,状态良好。轴承与轴颈组装过盈量符合限度要求。
2.2.5 轴箱横动量须符合限度要求。
2.2.6 拆卸的紧固件(包括螺栓、螺母、垫圈、止动片等)更新。二、五轴吊杆磨耗不大于4mm,二、五轴防尘圈更新。
2.3 驱动装置
2.3.1 空心轴、连杆盘、传动销(一)、传动销(二)、连杆可见部分不许有裂纹。传动销(一)、传动销(二)安装牢固不许有松动;橡胶关节状态良好。
2.3.2 运用时间超过3年或滚动圆直径及轮缘厚度不符合限度要求时,六连杆空心轴须解体检修。
2.3.3 六连杆空心轴解体检修要求
空心轴、连杆盘、连杆探伤检查,不许有裂纹。
连杆各尺寸符合限度要求。
更新传动销(一)、传动销(二)、橡胶关节。
非齿侧连杆盘与空心轴、齿侧连杆盘与齿芯不许互换修(原配原装,安装方位与原方位一致,如更新须成对更新)。端面齿条齿面接触面积检测,不小于70%。
更新拆卸的紧固件。
2.3.3 齿轮箱
齿轮箱外部紧固件不许有松动 。
齿轮箱体外观检查,不许有破损;油盘清洁,油盘不许有漏油。
磁性排油堵磁性和密封性良好,注油口螺堵密封性良好;齿轮箱油位表位置正确,刻度清晰。
解体薄板联轴器和迷宫盖,薄板联轴器,迷宫盖不许有变形、裂纹,迷宫盖清洁、无异物,轴承箱(三)外露的回油孔畅通。薄板联轴器安装后径向、端面跳动量须符合限度要求。
主动齿轮侧轴承更新。
2.3.4 主、从动齿轮
通过油盘孔检查从动齿轮剥离、崩角、点蚀须符合限度要求。
齿轮箱解体,主、从动齿轮拆卸时,检修要求如下:
a )齿轮齿廓和齿廓端面探伤检查不许有裂纹;齿轮禁止焊修。
b )齿形偏差及公法线长度须符合限度要求,齿边角折损及齿面剥离、点蚀剥落面积不超过限度时,允许打磨后使用。
c )齿芯探伤检查,不许有裂纹。
2.3.5 主动齿轮轴承轴向游隙须符合限度要求。
2.3.6 更新齿轮润滑油。
2.3.7 更新拆卸的压板、紧固件、止动垫片、橡胶密封圈。
2.3.8 轮对驱动装置组装后,按相关技术规范进行温升、泄漏和振动试验。
2.4 电机悬挂
2.4.1 电机支承座(一)、电机支承座(二)无变形裂损,与电机的接合面、橡胶关节安装座根部磁粉探伤,不许有裂纹。
2.4.2 电机支承座(一)的支架不拆解检修,安装牢固,不许有裂损。
2.4.3 安全托、螺栓套管、调整螺套状态良好。
2.4.4 更新橡胶关节、键。
2.4.5 更新拆卸的紧固件、止动垫片。
2.5 限度表
| 序号 | 名称 | 原型 | C5 修限度 |
|---|---|---|---|
| 1 | 轮对 | ||
| 1.1 | 车轴轴颈直径 | φ160 | φ160 |
| 1.2 | 轮座直径 | φ228 | φ226~φ228 |
| 1.3 | 防尘座直径 | φ195 | ≥φ193 |
| 1.4 | 传动销安装孔直径 | φ54 | φ54~φ56 |
| 1.5 | 传动销与车轮过盈量 | 0.022 ~0.060 | 0.022 ~0.060 |
| 1.6 | 轮座拉伤深度 | ≤1 | |
| 1.7 | 轴颈拉伤深度 | ≤0.5 | |
| 1.8 | 车轴端面镟修量 | ≤1 | |
| 1.9 | 滚动圆直径及轮缘厚度 | 滚动圆直径 | φ1250 +3 +0 |
| 1.10 | 轮缘厚度 | 34 | ≥29.5 |
| 1.11 | 轮辋宽度 | 140 | ≥136 |
| 1.12 | 轮对内侧距(未负载) | 1353 +0.3 -1 | 1353 +0.3 -1 |
| 1.13 | 同轴轮对内侧距差(未负载) | ≤1 | ≤1 |
| 1.14 | 同一轴滚动圆直径差 | ≤0.5 | ≤1 |
| 1.15 | 同一转向架滚动圆直径差 | ≤0.5 | ≤2 |
| 1.16 | 同一机车滚动圆直径差 | ≤0.5 | ≤4 |
| 1.17 | 轮缘高度 | 28 | 28 |
| 1.18 | 踏面偏差 | ≤0.5 | ≤0.5 |
| 2 | 齿轮 | ||
| 2.1 | 单侧齿面 | 点蚀包罗面积 | ≤15% |
| 点蚀深度 | ≤0.3 | ||
| 剥离处数 | ≤1 | ||
| 剥离面积(mm 2 ) | ≤6 | ||
| 剥离深度 | ≤0.3 | ||
| 2.2 | 齿形偏差 | ≤0.3 | |
| 2.3 | 齿轮崩角(处) | ≤2 | |
| 2.4 | 齿顶角折损长度 | ≤10 | |
| 2.5 | 主动齿轮公法线长度(k=4) | 99.53 | ≥98.7 |
| 2.6 | 从动齿轮公法线长度(k=13) | 349.8 | ≥349.0 |
| 2.7 | 侧隙 | 0.309 ~0.702 | 0.309 ~1.3 |
| 3 | 驱动装置 | ||
| 3.1 | 箱体内非电机侧四点球轴承QJ220轴向游隙 | 0.10 ~0.21 | 0.10 ~0.21 |
| 3.2 | 薄板联轴器端面跳动(Φ415处) | ≤0.1 | ≤0.1 |
| 3.3 | 薄板联轴器径向跳动 | ≤0.06 | ≤0.06 |
| 3.4 | 薄板联轴器端面距齿轮箱体止口面距离 | 12.05 ~13.85 | 12.05 ~13.85 |
| 3.5 | 大齿轮侧轴承NUP1880径向游隙 | 0.18 ~0.42 | 0.18 ~0.42 |
| 3.6 | 大齿轮侧轴承NUP1880轴向游隙 | 0.259 ~0.895 | 0.259 ~0.895 |
| 3.7 | 连杆(一)小孔直径 | φ53 +0.046 0 | φ53 +0.1 0 |
| 连杆(一)大孔直径 | φ100 +0.054 0 | φ100 +0.154 0 | |
| 连杆(一)叉口内侧尺寸 | 65 | 65 | |
| 连杆(一)叉口外侧尺寸 | 95 ±0.1 | 95 ±0.2 | |
| 3.8 | 连杆(二)孔径 | φ53 +0.046 0 | φ53 +0.1 0 |
| 4 | 轴箱及轴承 | ||
| 4.1 | 车轴对轴箱横动量 | FAG 轴承 | 端轴为0.3~0.6 |
| 中间轴为20 | 中间轴20 | ||
| SKF 轴承 | 端轴为0.4~0.7 | 端轴0.4~0.9 | |
| 中间轴为20 | 中间轴20 | ||
| 4.2 | 接地电刷长度 | 58 | ≥51 |
| 4.3 | 电刷接触面积 | 70% | ≥70% |
| 4.4 | 圆锥弹簧自由高度 | 170 | ≥165 |
| 4.5 | 轴承内圈与车轴轴颈过盈量 | 0.043 ~0.093 | 0.043 ~0.093 |
| 4.6 | 防尘圈与车轴防尘座过盈量 | 0.031 ~0.106 | 0.031 ~0.106 |
2.7 探伤表
| 序号 | 名 称 | 备 注 |
|---|---|---|
| 1 | 轮对、驱动 | |
| 1.2 | 车轴 | 磁粉、超声波探伤 |
| 1.3 | 空心轴(解体时) | 磁粉探伤 |
| 1.4 | 连杆盘(解体时) | 磁粉探伤 |
| 1.5 | 连杆(解体时) | 磁粉探伤 |
| 1.6 | 整体车轮 | 磁粉、超声波探伤 |
| 1.7 | 电机支承座 | 磁粉探伤 |
| 1.8 | 轴箱体 | 磁粉探伤 |
| 1.9 | 薄板联轴器 | 磁粉探伤 |
| 2 | 牵引电机 | |
| 2.1 | 机座悬挂 | 渗透或磁粉 |
| 转轴可见部分 | 磁粉 | |
| 轴承室 | 渗透或磁粉 |
A02:HXD3D 型机车轮对总成(镟修车轮、更换轴箱轴承、含牵引电机检修)C5修技术规格书
HXD3D 型机车轮驱维修标准按照铁路主管部门对应型号条款执行,同时要求符合产品的行业标准及铁路主管部门各项改造措施和技术要求,并符合《HXD3D型电力机车检修技术规程(C1~C4、C5修)》。HXD3D型机车轮对驱动装置C5修检修主要技术标准和要求如下:
1 技术标准
1.1 轮对驱动装置检修应符合国标、铁标相关标准。1.2 轮对驱动装置检修应依据《HXD3D型电力机车检修技术规程(C1~C4、C5修)》进行,在检修规程发生变更时,应按变更后的内容执行。
2 技术要求
2.1 牵引电机
2.1.1 定子
清洁表面及通风道。
机座、端盖不许有裂纹,螺纹不许有损坏,表面油漆良好。
各配件齐全;电机引出线、引线夹、传感器电缆、接地线、油嘴及铭牌须牢固,不许有松动及破损;出线端密封良好;油道畅通。
紧固螺栓不许有松动,不许有失效紧固件。
绕组
.1 清洁定子绕组外表面。
.2 测量定子绕组三相线电阻,折算到150℃为0.1~0.1106Ω(东芝),折算到20℃为0.0621~0.0759Ω(永济),且不超过三相平均值的±4%。
.3 用1000V兆欧表测量,定子绕组对地冷态绝缘电阻不低于50MΩ。
.4 定子绕组对地进行4050V、历时1min工频耐电压试验,不许有击穿、闪络现象。
接线盒盖板不许有变形、破损,内部接线不许有放电、灼伤;接线柱不许有损坏。
2.1.2 转子
清洁转子,不许有破损,表面油漆良好。
转轴、导条、端环、封环不许有裂纹、变形。
转子须做动平衡试验,转子残余不平衡量(500r/min)驱动端与非驱动端均不超过2.5g。
2.1.3 传感器
速度传感器探头不许有磕碰伤痕,橡胶密封圈不许有损坏、老化,探头表面清洁。
用500V兆欧表测量温度传感器,引脚对外壳和屏蔽层绝缘电阻不低于5MΩ。温度传感器当前温度直流电阻须符合JJG229-2010《工业铂、铜热电阻检定规程》相应项点要求。
2.1.4 组装
轴承内圈安装时加热温度不许超过110℃。
各部件组装配合尺寸符合技术要求
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加注油脂。
轴承更新。
橡胶密封件更新。
2.1.5 试验
电机空载试验:电机转动灵活,运转平稳,不许有异音,转子与定子间不许有摩擦,轴承温升不超过40K。电机在三相电源平衡时,其空载电流中任何一相与三相平均值的偏差不大于三相平均值的10%,转速正常。
电机振动试验:1500r/min转速下,横向、纵向、垂向振动值不大于3.5mm/s。
传感器波形的测量:非传动端顺时针方向,在12V直流电源下测量A相B相波形。UH须不小于11V,UL须不大于1.0V,相位差为90°±45°。
2.2 轮对
2.2.1 轮对走行100×(1±10%)万km,运用时间不超过3年,滚动圆直径及轮缘厚度符合限度要求,且六连杆橡胶关节外观检查良好时,非齿侧车轮允许不解体检修。
2.2.2 车轴须进行超声波探伤,不许有超标缺陷;车轴轴颈、防尘座、轴身、齿侧轮座及过渡圆弧进行磁粉探伤,不许有裂纹;车轴轴颈与轴承的组装过盈量、车轴防尘座与防尘圈的组装过盈量须符合限度要求,轴颈拉伤深度及车轴端面镟修量均须符合限度要求;车轴禁止焊修。
2.2.3 非齿侧车轮拆卸时,增加车轴非齿侧轮座及过渡圆弧磁粉探伤,不许有裂纹。
2.2.4 车轴M24螺纹孔状态良好,螺纹不许有断扣、乱扣、毛刺和碰伤。
2.2.5 车轮轮辋及踏面进行超声波探伤,不许有超标缺陷;轮辋磁粉探伤不许有裂纹。轮对解体时,增加车轮轮毂磁粉探伤,不许有裂纹。车轮禁止焊修。
2.2.6 车轮滚动圆直径、滚动圆直径差、轮辋宽度、轮缘高度、轮缘厚度、轮对内侧距、同轴轮对内侧距差须符合限度要求。
2.2.7 传动销(一)拆卸时,车轮传动销安装孔直径、传动销与车轮过盈量须符合限度要求。
2.2.8 车轮注油孔螺孔状态良好。
2.2.6 制动盘
制动盘摩擦面不许有从内径贯穿到外径以及贯穿到散热筋片的穿透裂纹。
制动盘摩擦面凹陷磨损不大于1mm,划痕深度不大于1mm,裂纹不允许超出相关规定。
单个制动盘最大磨损量不大于3mm;同一车轮两侧制动盘磨耗差值不大于2mm。
紧固件有松动、丢失者,更新整盘紧固件。
更新拆卸的整套紧固件。
2.3 轴箱装配
2.3.1 轴箱解体检修。轴箱体及前后端盖不许有裂损,轴端压盖良好。轴箱体拉杆座前加工端面进行探伤检查。
2.3.2 轴箱体螺纹孔状态良好,螺纹不许有断扣、乱扣、毛刺和碰伤。
2.3.3 轴箱接地装置不许有裂损,绝缘件、密封件更新;电刷不许有裂纹,压力正常;电刷长度、接触面积须符合限度要求。接地铜轴不许与端盖φ56mm内孔面相磨;接地线固定螺栓与端盖绝缘良好;圆锥弹簧不许有裂纹,自由高度须符合限度要求。
2.3.4 轴箱轴承解体、清洗、检测、检修,状态良好。轴承与轴颈组装过盈量符合限度要求。
2.3.5 轴箱横动量须符合限度要求。
2.3.6 拆卸的紧固件(包括螺栓、螺母、垫圈、止动片等)更新。二、五轴吊杆磨耗不大于4mm,二、五轴防尘圈更新。
2.4 驱动装置
2.4.1 空心轴、连杆盘、传动销(一)、传动销(二)、连杆可见部分不许有裂纹。传动销(一)、传动销(二)安装牢固不许有松动;橡胶关节状态良好。
2.4.2 运用时间超过3年或滚动圆直径及轮缘厚度不符合限度要求时,六连杆空心轴须解体检修。
2.4.3 六连杆空心轴解体检修要求
空心轴、连杆盘、连杆探伤检查,不许有裂纹。
连杆各尺寸符合限度要求。
更新传动销(一)、传动销(二)、橡胶关节。
非齿侧连杆盘与空心轴、齿侧连杆盘与齿芯不许互换修(原配原装,安装方位与原方位一致,如更新须成对更新)。端面齿条齿面接触面积检测,不小于70%。
更新拆卸的紧固件。
2.4.3 齿轮箱
齿轮箱外部紧固件不许有松动 。
齿轮箱体外观检查,不许有破损;油盘清洁,油盘不许有漏油。
磁性排油堵磁性和密封性良好,注油口螺堵密封性良好;齿轮箱油位表位置正确,刻度清晰。
解体薄板联轴器和迷宫盖,薄板联轴器,迷宫盖不许有变形、裂纹,迷宫盖清洁、无异物,轴承箱(三)外露的回油孔畅通。薄板联轴器安装后径向、端面跳动量须符合限度要求。
主动齿轮侧轴承更新。
2.4.4 主、从动齿轮
通过油盘孔检查从动齿轮剥离、崩角、点蚀须符合限度要求。
齿轮箱解体,主、从动齿轮拆卸时,检修要求如下:
a )齿轮齿廓和齿廓端面探伤检查不许有裂纹;齿轮禁止焊修。
b )齿形偏差及公法线长度须符合限度要求,齿边角折损及齿面剥离、点蚀剥落面积不超过限度时,允许打磨后使用。
c )齿芯探伤检查,不许有裂纹。
2.4.5 主动齿轮轴承轴向游隙须符合限度要求。
2.4.6 更新齿轮润滑油。
2.4.7 更新拆卸的压板、紧固件、止动垫片、橡胶密封圈。
2.4.8 轮对驱动装置组装后,按相关技术规范进行温升、泄漏和振动试验。
2.5 电机悬挂
2.5.1 电机支承座(一)、电机支承座(二)无变形裂损,与电机的接合面、橡胶关节安装座根部磁粉探伤,不许有裂纹。
2.5.2 电机支承座(一)的支架不拆解检修,安装牢固,不许有裂损。
2.5.3 安全托、螺栓套管、调整螺套状态良好。
2.5.4 更新橡胶关节、键。
2.5.5 更新拆卸的紧固件、止动垫片。
2.6 限度表
| 序号 | 名称 | 原型 | C5 修限度 |
|---|---|---|---|
| 1 | 轮对 | ||
| 1.1 | 车轴轴颈直径 | φ160 | φ160 |
| 1.2 | 轮座直径 | φ228 | φ226~φ228 |
| 1.3 | 防尘座直径 | φ195 | ≥φ193 |
| 1.4 | 传动销安装孔直径 | φ54 | φ54~φ56 |
| 1.5 | 传动销与车轮过盈量 | 0.022 ~0.060 | 0.022 ~0.060 |
| 1.6 | 轮座拉伤深度 | ≤1 | |
| 1.7 | 轴颈拉伤深度 | ≤0.5 | |
| 1.8 | 车轴端面镟修量 | ≤1 | |
| 1.9 | 滚动圆直径及轮缘厚度 | 滚动圆直径 | φ1250 +3 +0 |
| 1.10 | 轮缘厚度 | 34 | ≥29.5 |
| 1.11 | 轮辋宽度 | 140 | ≥136 |
| 1.12 | 轮对内侧距(未负载) | 1353 +0.3 -1 | 1353 +0.3 -1 |
| 1.13 | 同轴轮对内侧距差(未负载) | ≤1 | ≤1 |
| 1.14 | 同一轴滚动圆直径差 | ≤0.5 | ≤1 |
| 1.15 | 同一转向架滚动圆直径差 | ≤0.5 | ≤2 |
| 1.16 | 同一机车滚动圆直径差 | ≤0.5 | ≤4 |
| 1.17 | 轮缘高度 | 28 | 28 |
| 1.18 | 踏面偏差 | ≤0.5 | ≤0.5 |
| 2 | 齿轮 | ||
| 2.1 | 单侧齿面 | 点蚀包罗面积 | ≤15% |
| 点蚀深度 | ≤0.3 | ||
| 剥离处数 | ≤1 | ||
| 剥离面积(mm 2 ) | ≤6 | ||
| 剥离深度 | ≤0.3 | ||
| 2.2 | 齿形偏差 | ≤0.3 | |
| 2.3 | 齿轮崩角(处) | ≤2 | |
| 2.4 | 齿顶角折损长度 | ≤10 | |
| 2.5 | 主动齿轮公法线长度(k=4) | 99.53 | ≥98.7 |
| 2.6 | 从动齿轮公法线长度(k=13) | 349.8 | ≥349.0 |
| 2.7 | 侧隙 | 0.309 ~0.702 | 0.309 ~1.3 |
| 3 | 驱动装置 | ||
| 3.1 | 箱体内非电机侧四点球轴承QJ220轴向游隙 | 0.10 ~0.21 | 0.10 ~0.21 |
| 3.2 | 薄板联轴器端面跳动(Φ415处) | ≤0.1 | ≤0.1 |
| 3.3 | 薄板联轴器径向跳动 | ≤0.06 | ≤0.06 |
| 3.4 | 薄板联轴器端面距齿轮箱体止口面距离 | 12.05 ~13.85 | 12.05 ~13.85 |
| 3.5 | 大齿轮侧轴承NUP1880径向游隙 | 0.18 ~0.42 | 0.18 ~0.42 |
| 3.6 | 大齿轮侧轴承NUP1880轴向游隙 | 0.259 ~0.895 | 0.259 ~0.895 |
| 3.7 | 连杆(一)小孔直径 | φ53 +0.046 0 | φ53 +0.1 0 |
| 连杆(一)大孔直径 | φ100 +0.054 0 | φ100 +0.154 0 | |
| 连杆(一)叉口内侧尺寸 | 65 | 65 | |
| 连杆(一)叉口外侧尺寸 | 95 ±0.1 | 95 ±0.2 | |
| 3.8 | 连杆(二)孔径 | φ53 +0.046 0 | φ53 +0.1 0 |
| 4 | 轴箱及轴承 | ||
| 4.1 | 车轴对轴箱横动量 | FAG 轴承 | 端轴为0.3~0.6 |
| 中间轴为20 | 中间轴20 | ||
| SKF 轴承 | 端轴为0.4~0.7 | 端轴0.4~0.9 | |
| 中间轴为20 | 中间轴20 | ||
| 4.2 | 接地电刷长度 | 58 | ≥51 |
| 4.3 | 电刷接触面积 | 70% | ≥70% |
| 4.4 | 圆锥弹簧自由高度 | 170 | ≥165 |
| 4.5 | 轴承内圈与车轴轴颈过盈量 | 0.043 ~0.093 | 0.043 ~0.093 |
| 4.6 | 防尘圈与车轴防尘座过盈量 | 0.031 ~0.106 | 0.031 ~0.106 |
2.7 探伤表
| 序号 | 名 称 | 备 注 |
|---|---|---|
| 1 | 轮对、驱动 | |
| 1.2 | 车轴 | 磁粉、超声波探伤 |
| 1.3 | 空心轴(解体时) | 磁粉探伤 |
| 1.4 | 连杆盘(解体时) | 磁粉探伤 |
| 1.5 | 连杆(解体时) | 磁粉探伤 |
| 1.6 | 整体车轮 | 磁粉、超声波探伤 |
| 1.7 | 电机支承座 | 磁粉探伤 |
| 1.8 | 轴箱体 | 磁粉探伤 |
| 1.9 | 薄板联轴器 | 磁粉探伤 |
| 2 | 牵引电机 | |
| 2.1 | 机座悬挂 | 渗透或磁粉 |
| 转轴可见部分 | 磁粉 | |
| 轴承室 | 渗透或磁粉 |
A02 :HXD3D型机车轮对总成(更新车轮、更换轴箱轴承、不含牵引电机检修)C5修技术规格书
HXD3D 型机车轮驱维修标准按照铁路主管部门对应型号条款执行,同时要求符合产品的行业标准及铁路主管部门各项改造措施和技术要求,并符合《HXD3D型电力机车检修技术规程(C5修)V1.0》。HXD3D型机车轮对驱动装置C5修检修主要技术标准和要求如下:
1 技术标准
1.1 轮对驱动装置检修应符合国标、铁标相关标准,
1.2 轮对驱动装置检修应依据《HXD3D型电力机车检修技术规程(C5修)V1.0》进行,在检修规程发生变更时,应按变更后的内容执行。
2 技术要求
2.1 轮对
2.1.1 车轴须进行超声波探伤,不许有超标缺陷;车轴轴颈、防尘座、轴身、轮座及过渡圆弧进行磁粉探伤,不许有裂纹;车轴轴颈与轴承的组装过盈量、车轴防尘座与防尘圈的组装过盈量须符合限度要求,轴颈拉伤深度及车轴端面镟修量均须符合限度要求;车轴禁止焊修。
2.1.2 车轴M24螺纹孔状态良好,螺纹不许有断扣、乱扣、毛刺和碰伤。
2.1.3 车轮更新。 车轮轮辋及踏面进行超声波探伤,不许有超标缺陷;整体轮磁粉探伤不许有裂纹。车轮禁止焊修。
2.1.4 车轮滚动圆直径、滚动圆直径差、轮辋宽度、轮缘高度、轮缘厚度、轮对内侧距、同轴轮对内侧距差须符合限度要求。
2.1.5 车轮传动销安装孔直径、传动销与车轮过盈量须符合限度要求。
2.1.6 车轮注油孔螺孔状态良好。
2.1.6 制动盘
制动盘摩擦面不许有从内径贯穿到外径以及贯穿到散热筋片的穿透裂纹。
制动盘摩擦面凹陷磨损不大于1mm,划痕深度不大于1mm,裂纹不允许超出相关规定。
单个制动盘最大磨损量不大于3mm;同一车轮两侧制动盘磨耗差值不大于2mm。
紧固件有松动、丢失者,更新整盘紧固件。
更新拆卸的整套紧固件。
2.2 轴箱装配
2.2.1 轴箱解体检修。轴箱体及前后端盖不许有裂损,轴端压盖良好。轴箱体拉杆座前加工端面进行探伤检查。
2.2.2 轴箱体螺纹孔状态良好,螺纹不许有断扣、乱扣、毛刺和碰伤。
2.2.3 轴箱接地装置不许有裂损,绝缘件、密封件更新;电刷不许有裂纹,压力正常;电刷长度、接触面积须符合限度要求。接地铜轴不许与端盖φ56mm内孔面相磨;接地线固定螺栓与端盖绝缘良好;圆锥弹簧不许有裂纹,自由高度须符合限度要求。
2.2.4 轴箱轴承解体、清洗、检测、检修,状态良好。轴承与轴颈组装过盈量符合限度要求。
2.2.5 轴箱横动量须符合限度要求。
2.2.6 拆卸的紧固件(包括螺栓、螺母、垫圈、止动片等)更新。二、五轴吊杆磨耗不大于4mm,二、五轴防尘圈更新。
2.3 驱动装置
2.3 驱动装置
2.3.1 六连杆空心轴须解体检修。
空心轴、连杆盘、连杆探伤检查,不许有裂纹。
连杆各尺寸符合限度要求。
更新传动销(一)、传动销(二)、橡胶关节。
非齿侧连杆盘与空心轴、齿侧连杆盘与齿芯不许互换修(原配原装,安装方位与原方位一致,如更新须成对更新)。端面齿条齿面接触面积检测,不小于70%。
更新拆卸的紧固件。
2.3.1 齿轮箱
齿轮箱外部紧固件不许有松动 。
齿轮箱体外观检查,不许有破损;油盘清洁,油盘不许有漏油。
磁性排油堵磁性和密封性良好,注油口螺堵密封性良好;齿轮箱油位表位置正确,刻度清晰。
解体薄板联轴器和迷宫盖,薄板联轴器,迷宫盖不许有变形、裂纹,迷宫盖清洁、无异物,轴承箱(三)外露的回油孔畅通。薄板联轴器安装后径向、端面跳动量须符合限度要求。
主动齿轮侧轴承更新。
2.3.2 主、从动齿轮
通过油盘孔检查从动齿轮剥离、崩角、点蚀须符合限度要求。
齿轮箱解体,主、从动齿轮拆卸时,检修要求如下:
a )齿轮齿廓和齿廓端面探伤检查不许有裂纹;齿轮禁止焊修。
b )齿形偏差及公法线长度须符合限度要求,齿边角折损及齿面剥离、点蚀剥落面积不超过限度时,允许打磨后使用。
c )齿芯探伤检查,不许有裂纹。
2.3.3 主动齿轮轴承轴向游隙须符合限度要求。
2.3.4 更新齿轮润滑油。
2.3.5 更新拆卸的压板、紧固件、止动垫片、橡胶密封圈。
2.3.6 轮对驱动装置组装后,按相关技术规范进行温升、泄漏和振动试验。
2.4 电机悬挂
2.4.1 电机支承座(一)、电机支承座(二)无变形裂损,与电机的接合面、橡胶关节安装座根部磁粉探伤,不许有裂纹。
2.4.2 电机支承座(一)的支架不拆解检修,安装牢固,不许有裂损。
2.4.3 安全托、螺栓套管、调整螺套状态良好。
2.4.4 更新橡胶关节、键。
2.4.5 更新拆卸的紧固件、止动垫片。
2.5 限度表
| 序号 | 名称 | 原型 | C5 修限度 |
|---|---|---|---|
| 1 | 轮对 | ||
| 1.1 | 车轴轴颈直径 | φ160 | φ160 |
| 1.2 | 轮座直径 | φ228 | φ226~φ228 |
| 1.3 | 防尘座直径 | φ195 | ≥φ193 |
| 1.4 | 传动销安装孔直径 | φ54 | φ54~φ56 |
| 1.5 | 传动销与车轮过盈量 | 0.022 ~0.060 | 0.022 ~0.060 |
| 1.6 | 轮座拉伤深度 | ≤1 | |
| 1.7 | 轴颈拉伤深度 | ≤0.5 | |
| 1.8 | 车轴端面镟修量 | ≤1 | |
| 1.9 | 滚动圆直径及轮缘厚度 | 滚动圆直径 | φ1250 +3 +0 |
| 1.10 | 轮缘厚度 | 34 | 34 |
| 1.11 | 轮辋宽度 | 140 | ≥136 |
| 1.12 | 轮对内侧距(未负载) | 1353 +0.3 -1 | 1353 +0.3 -1 |
| 1.13 | 同轴轮对内侧距差(未负载) | ≤1 | ≤1 |
| 1.14 | 同一轴滚动圆直径差 | ≤0.5 | ≤1 |
| 1.15 | 同一转向架滚动圆直径差 | ≤0.5 | ≤2 |
| 1.16 | 同一机车滚动圆直径差 | ≤0.5 | ≤4 |
| 1.17 | 轮缘高度 | 28 | 28 |
| 1.18 | 踏面偏差 | ≤0.5 | ≤0.5 |
| 2 | 齿轮 | ||
| 2.1 | 单侧齿面 | 点蚀包罗面积 | ≤15% |
| 点蚀深度 | ≤0.3 | ||
| 剥离处数 | ≤1 | ||
| 剥离面积(mm 2 ) | ≤6 | ||
| 剥离深度 | ≤0.3 | ||
| 2.2 | 齿形偏差 | ≤0.3 | |
| 2.3 | 齿轮崩角(处) | ≤2 | |
| 2.4 | 齿顶角折损长度 | ≤10 | |
| 2.5 | 主动齿轮公法线长度(k=4) | 99.53 | ≥98.7 |
| 2.6 | 从动齿轮公法线长度(k=13) | 349.8 | ≥349.0 |
| 2.7 | 侧隙 | 0.309 ~0.702 | 0.309 ~1.3 |
| 3 | 驱动装置 | ||
| 3.1 | 箱体内非电机侧四点球轴承QJ220轴向游隙 | 0.10 ~0.21 | 0.10 ~0.21 |
| 3.2 | 薄板联轴器端面跳动(Φ415处) | ≤0.1 | ≤0.1 |
| 3.3 | 薄板联轴器径向跳动 | ≤0.06 | ≤0.06 |
| 3.4 | 薄板联轴器端面距齿轮箱体止口面距离 | 12.05 ~13.85 | 12.05 ~13.85 |
| 3.5 | 大齿轮侧轴承NUP1880径向游隙 | 0.18 ~0.42 | 0.18 ~0.42 |
| 3.6 | 大齿轮侧轴承NUP1880轴向游隙 | 0.259 ~0.895 | 0.259 ~0.895 |
| 3.7 | 连杆(一)小孔直径 | φ53 +0.046 0 | φ53 +0.1 0 |
| 连杆(一)大孔直径 | φ100 +0.054 0 | φ100 +0.154 0 | |
| 连杆(一)叉口内侧尺寸 | 65 | 65 | |
| 连杆(一)叉口外侧尺寸 | 95 ±0.1 | 95 ±0.2 | |
| 3.8 | 连杆(二)孔径 | φ53 +0.046 0 | φ53 +0.1 0 |
| 4 | 轴箱及轴承 | ||
| 4.1 | 车轴对轴箱横动量 | FAG 轴承 | 端轴为0.3~0.6 |
| 中间轴为20 | 中间轴20 | ||
| SKF 轴承 | 端轴为0.4~0.7 | 端轴0.4~0.9 | |
| 中间轴为20 | 中间轴20 | ||
| 4.2 | 接地电刷长度 | 58 | ≥51 |
| 4.3 | 电刷接触面积 | 70% | ≥70% |
| 4.4 | 圆锥弹簧自由高度 | 170 | ≥165 |
| 4.5 | 轴承内圈与车轴轴颈过盈量 | 0.043 ~0.093 | 0.043 ~0.093 |
| 4.6 | 防尘圈与车轴防尘座过盈量 | 0.031 ~0.106 | 0.031 ~0.106 |
2.7 探伤表
| 序号 | 名 称 | 备 注 |
|---|---|---|
| 1 | 轮对、驱动 | |
| 1.2 | 车轴 | 磁粉、超声波探伤 |
| 1.3 | 空心轴(解体时) | 磁粉探伤 |
| 1.4 | 连杆盘(解体时) | 磁粉探伤 |
| 1.5 | 连杆(解体时) | 磁粉探伤 |
| 1.6 | 整体车轮 | 磁粉、超声波探伤 |
| 1.7 | 电机支承座 | 磁粉探伤 |
| 1.8 | 轴箱体 | 磁粉探伤 |
| 1.9 | 薄板联轴器 | 磁粉探伤 |
| 2 | 牵引电机 | |
| 2.1 | 机座悬挂 | 渗透或磁粉 |
| 转轴可见部分 | 磁粉 | |
| 轴承室 | 渗透或磁粉 |
A02 :HXD3D型机车轮对总成(更新车轮、更换轴箱轴承、含牵引电机检修)C5修技术规格书
HXD3D 型机车轮驱维修标准按照铁路主管部门对应型号条款执行,同时要求符合产品的行业标准及铁路主管部门各项改造措施和技术要求,并符合《HXD3D型电力机车检修技术规程(C5修)V1.0》。HXD3D型机车轮对驱动装置C5修检修主要技术标准和要求如下:
1 技术标准
1.1 轮对驱动装置检修应符合国标、铁标相关标准,
1.2 轮对驱动装置检修应依据《HXD3D型电力机车检修技术规程(C5修)V1.0》进行,在检修规程发生变更时,应按变更后的内容执行。
2 技术要求
2.1 牵引电机
2.1.1 定子
清洁表面及通风道。
机座、端盖不许有裂纹,螺纹不许有损坏,表面油漆良好。
各配件齐全;电机引出线、引线夹、传感器电缆、接地线、油嘴及铭牌须牢固,不许有松动及破损;出线端密封良好;油道畅通。
紧固螺栓不许有松动,不许有失效紧固件。
绕组
.1 清洁定子绕组外表面。
.2 测量定子绕组三相线电阻,折算到150℃为0.1~0.1106Ω(东芝),折算到20℃为0.0621~0.0759Ω(永济),且不超过三相平均值的±4%。
.3 用1000V兆欧表测量,定子绕组对地冷态绝缘电阻不低于50MΩ。
.4 定子绕组对地进行4050V、历时1min工频耐电压试验,不许有击穿、闪络现象。
接线盒盖板不许有变形、破损,内部接线不许有放电、灼伤;接线柱不许有损坏。
2.1.2 转子
清洁转子,不许有破损,表面油漆良好。
转轴、导条、端环、封环不许有裂纹、变形。
转子须做动平衡试验,转子残余不平衡量(500r/min)驱动端与非驱动端均不超过2.5g。
2.1.3 传感器
速度传感器探头不许有磕碰伤痕,橡胶密封圈不许有损坏、老化,探头表面清洁。
用500V兆欧表测量温度传感器,引脚对外壳和屏蔽层绝缘电阻不低于5MΩ。温度传感器当前温度直流电阻须符合JJG229-2010《工业铂、铜热电阻检定规程》相应项点要求。
2.1.4 组装
轴承内圈安装时加热温度不许超过110℃。
各部件组装配合尺寸符合技术要求
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加注油脂。
轴承更新。
橡胶密封件更新。
2.1.5 试验
电机空载试验:电机转动灵活,运转平稳,不许有异音,转子与定子间不许有摩擦,轴承温升不超过40K。电机在三相电源平衡时,其空载电流中任何一相与三相平均值的偏差不大于三相平均值的10%,转速正常。
电机振动试验:1500r/min转速下,横向、纵向、垂向振动值不大于3.5mm/s。
传感器波形的测量:非传动端顺时针方向,在12V直流电源下测量A相B相波形。UH须不小于11V,UL须不大于1.0V,相位差为90°±45°。
2.2 轮对
2.2.1 车轴须进行超声波探伤,不许有超标缺陷;车轴轴颈、防尘座、轴身、轮座及过渡圆弧进行磁粉探伤,不许有裂纹;车轴轴颈与轴承的组装过盈量、车轴防尘座与防尘圈的组装过盈量须符合限度要求,轴颈拉伤深度及车轴端面镟修量均须符合限度要求;车轴禁止焊修。
2.2.2 车轴M24螺纹孔状态良好,螺纹不许有断扣、乱扣、毛刺和碰伤。
2.2.3 车轮更新。 车轮轮辋及踏面进行超声波探伤,不许有超标缺陷;整体轮磁粉探伤不许有裂纹。车轮禁止焊修。
2.2.4 车轮滚动圆直径、滚动圆直径差、轮辋宽度、轮缘高度、轮缘厚度、轮对内侧距、同轴轮对内侧距差须符合限度要求。
2.2.5 车轮传动销安装孔直径、传动销与车轮过盈量须符合限度要求。
2.2.6 车轮注油孔螺孔状态良好。
2.2.6 制动盘
制动盘摩擦面不许有从内径贯穿到外径以及贯穿到散热筋片的穿透裂纹。
制动盘摩擦面凹陷磨损不大于1mm,划痕深度不大于1mm,裂纹不允许超出相关规定。
单个制动盘最大磨损量不大于3mm;同一车轮两侧制动盘磨耗差值不大于2mm。
紧固件有松动、丢失者,更新整盘紧固件。
更新拆卸的整套紧固件。
2.3 轴箱装配
2.3.1 轴箱解体检修。轴箱体及前后端盖不许有裂损,轴端压盖良好。轴箱体拉杆座前加工端面进行探伤检查。
2.3.2 轴箱体螺纹孔状态良好,螺纹不许有断扣、乱扣、毛刺和碰伤。
2.3.3 轴箱接地装置不许有裂损,绝缘件、密封件更新;电刷不许有裂纹,压力正常;电刷长度、接触面积须符合限度要求。接地铜轴不许与端盖φ56mm内孔面相磨;接地线固定螺栓与端盖绝缘良好;圆锥弹簧不许有裂纹,自由高度须符合限度要求。
2.3.4 轴箱轴承解体、清洗、检测、检修,状态良好。轴承与轴颈组装过盈量符合限度要求。
2.3.5 轴箱横动量须符合限度要求。
2.3.6 拆卸的紧固件(包括螺栓、螺母、垫圈、止动片等)更新。二、五轴吊杆磨耗不大于4mm,二、五轴防尘圈更新。
2.4 驱动装置
2.4 驱动装置
2.4.1 六连杆空心轴须解体检修。
空心轴、连杆盘、连杆探伤检查,不许有裂纹。
连杆各尺寸符合限度要求。
更新传动销(一)、传动销(二)、橡胶关节。
非齿侧连杆盘与空心轴、齿侧连杆盘与齿芯不许互换修(原配原装,安装方位与原方位一致,如更新须成对更新)。端面齿条齿面接触面积检测,不小于70%。
更新拆卸的紧固件。
2.4.1 齿轮箱
齿轮箱外部紧固件不许有松动 。
齿轮箱体外观检查,不许有破损;油盘清洁,油盘不许有漏油。
磁性排油堵磁性和密封性良好,注油口螺堵密封性良好;齿轮箱油位表位置正确,刻度清晰。
解体薄板联轴器和迷宫盖,薄板联轴器,迷宫盖不许有变形、裂纹,迷宫盖清洁、无异物,轴承箱(三)外露的回油孔畅通。薄板联轴器安装后径向、端面跳动量须符合限度要求。
主动齿轮侧轴承更新。
2.4.2 主、从动齿轮
通过油盘孔检查从动齿轮剥离、崩角、点蚀须符合限度要求。
齿轮箱解体,主、从动齿轮拆卸时,检修要求如下:
a )齿轮齿廓和齿廓端面探伤检查不许有裂纹;齿轮禁止焊修。
b )齿形偏差及公法线长度须符合限度要求,齿边角折损及齿面剥离、点蚀剥落面积不超过限度时,允许打磨后使用。
c )齿芯探伤检查,不许有裂纹。
2.4.3 主动齿轮轴承轴向游隙须符合限度要求。
2.4.4 更新齿轮润滑油。
2.4.5 更新拆卸的压板、紧固件、止动垫片、橡胶密封圈。
2.4.6 轮对驱动装置组装后,按相关技术规范进行温升、泄漏和振动试验。
2.5 电机悬挂
2.5.1 电机支承座(一)、电机支承座(二)无变形裂损,与电机的接合面、橡胶关节安装座根部磁粉探伤,不许有裂纹。
2.5.2 电机支承座(一)的支架不拆解检修,安装牢固,不许有裂损。
2.5.3 安全托、螺栓套管、调整螺套状态良好。
2.5.4 更新橡胶关节、键。
2.5.5 更新拆卸的紧固件、止动垫片。
2.6 限度表
| 序号 | 名称 | 原型 | C5 修限度 |
|---|---|---|---|
| 1 | 轮对 | ||
| 1.1 | 车轴轴颈直径 | φ160 | φ160 |
| 1.2 | 轮座直径 | φ228 | φ226~φ228 |
| 1.3 | 防尘座直径 | φ195 | ≥φ193 |
| 1.4 | 传动销安装孔直径 | φ54 | φ54~φ56 |
| 1.5 | 传动销与车轮过盈量 | 0.022 ~0.060 | 0.022 ~0.060 |
| 1.6 | 轮座拉伤深度 | ≤1 | |
| 1.7 | 轴颈拉伤深度 | ≤0.5 | |
| 1.8 | 车轴端面镟修量 | ≤1 | |
| 1.9 | 滚动圆直径及轮缘厚度 | 滚动圆直径 | φ1250 +3 +0 |
| 1.10 | 轮缘厚度 | 34 | 34 |
| 1.11 | 轮辋宽度 | 140 | ≥136 |
| 1.12 | 轮对内侧距(未负载) | 1353 +0.3 -1 | 1353 +0.3 -1 |
| 1.13 | 同轴轮对内侧距差(未负载) | ≤1 | ≤1 |
| 1.14 | 同一轴滚动圆直径差 | ≤0.5 | ≤1 |
| 1.15 | 同一转向架滚动圆直径差 | ≤0.5 | ≤2 |
| 1.16 | 同一机车滚动圆直径差 | ≤0.5 | ≤4 |
| 1.17 | 轮缘高度 | 28 | 28 |
| 1.18 | 踏面偏差 | ≤0.5 | ≤0.5 |
| 2 | 齿轮 | ||
| 2.1 | 单侧齿面 | 点蚀包罗面积 | ≤15% |
| 点蚀深度 | ≤0.3 | ||
| 剥离处数 | ≤1 | ||
| 剥离面积(mm 2 ) | ≤6 | ||
| 剥离深度 | ≤0.3 | ||
| 2.2 | 齿形偏差 | ≤0.3 | |
| 2.3 | 齿轮崩角(处) | ≤2 | |
| 2.4 | 齿顶角折损长度 | ≤10 | |
| 2.5 | 主动齿轮公法线长度(k=4) | 99.53 | ≥98.7 |
| 2.6 | 从动齿轮公法线长度(k=13) | 349.8 | ≥349.0 |
| 2.7 | 侧隙 | 0.309 ~0.702 | 0.309 ~1.3 |
| 3 | 驱动装置 | ||
| 3.1 | 箱体内非电机侧四点球轴承QJ220轴向游隙 | 0.10 ~0.21 | 0.10 ~0.21 |
| 3.2 | 薄板联轴器端面跳动(Φ415处) | ≤0.1 | ≤0.1 |
| 3.3 | 薄板联轴器径向跳动 | ≤0.06 | ≤0.06 |
| 3.4 | 薄板联轴器端面距齿轮箱体止口面距离 | 12.05 ~13.85 | 12.05 ~13.85 |
| 3.5 | 大齿轮侧轴承NUP1880径向游隙 | 0.18 ~0.42 | 0.18 ~0.42 |
| 3.6 | 大齿轮侧轴承NUP1880轴向游隙 | 0.259 ~0.895 | 0.259 ~0.895 |
| 3.7 | 连杆(一)小孔直径 | φ53 +0.046 0 | φ53 +0.1 0 |
| 连杆(一)大孔直径 | φ100 +0.054 0 | φ100 +0.154 0 | |
| 连杆(一)叉口内侧尺寸 | 65 | 65 | |
| 连杆(一)叉口外侧尺寸 | 95 ±0.1 | 95 ±0.2 | |
| 3.8 | 连杆(二)孔径 | φ53 +0.046 0 | φ53 +0.1 0 |
| 4 | 轴箱及轴承 | ||
| 4.1 | 车轴对轴箱横动量 | FAG 轴承 | 端轴为0.3~0.6 |
| 中间轴为20 | 中间轴20 | ||
| SKF 轴承 | 端轴为0.4~0.7 | 端轴0.4~0.9 | |
| 中间轴为20 | 中间轴20 | ||
| 4.2 | 接地电刷长度 | 58 | ≥51 |
| 4.3 | 电刷接触面积 | 70% | ≥70% |
| 4.4 | 圆锥弹簧自由高度 | 170 | ≥165 |
| 4.5 | 轴承内圈与车轴轴颈过盈量 | 0.043 ~0.093 | 0.043 ~0.093 |
| 4.6 | 防尘圈与车轴防尘座过盈量 | 0.031 ~0.106 | 0.031 ~0.106 |
2.7 探伤表
| 序号 | 名 称 | 备 注 |
|---|---|---|
| 1 | 轮对、驱动 | |
| 1.2 | 车轴 | 磁粉、超声波探伤 |
| 1.3 | 空心轴(解体时) | 磁粉探伤 |
| 1.4 | 连杆盘(解体时) | 磁粉探伤 |
| 1.5 | 连杆(解体时) | 磁粉探伤 |
| 1.6 | 整体车轮 | 磁粉、超声波探伤 |
| 1.7 | 电机支承座 | 磁粉探伤 |
| 1.8 | 轴箱体 | 磁粉探伤 |
| 1.9 | 薄板联轴器 | 磁粉探伤 |
| 2 | 牵引电机 | |
| 2.1 | 机座悬挂 | 渗透或磁粉 |
| 转轴可见部分 | 磁粉 | |
| 轴承室 | 渗透或磁粉 |
A03 :HXD3D型电力机车变流装置(含辅助滤波柜)C5修技术规格书
1. 适用范围
本技术协议适用于HXD3D型电力机车变流装置(含辅助滤波柜)的C5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HXD3D 型电力机车检修技术规程(C5修)V1.0
3. 技术要求
3.1 主变流器
3.1.1 变流柜油漆不许有剥落和锈蚀;插头.插座状态良好。
3.1.2 电子板.插头及电缆紧固状态须良好。CI整流单元体和逆变单元体状态良好,进行单品绝缘耐压.门电路基板性能.IGBT开关性能检测,性能良好。CI逆变单元体进行续流二级管加装改造,已改造的,测试性能良好。
3.1.3 冷却系统
冷却液中乙二醇溶液:冷却液中乙二醇溶液的浓度在51%~55%之内,液位须在“运行时水位”范围之内。
水泵状态良好,运转无异音;用500V兆欧表测量,绕组对地绝缘电阻不小于10MΩ。水泵开关状态良好,功能正常。
冷却液循环试验正常,各管路.法兰.接头部位不许有泄漏;排气阀不许有破损;压力传感器功能正常。
3.1.4 变流装置线路
柜内线路绝缘完好,连接正确.可靠;各端子.各插针状态良好;电子板.插头.插座.电缆.铜排紧固状态良好;端子.端子排不许有变形.破损;各可见导体不许有变形.破损;光纤不许有严重变形.明显变色.损伤,用光量计测量,测量值要求在-23.0dB以上;连接器不许有变形.明显变色.损伤。
3.1.5 滤波电容器
滤波电容器不许有鼓胀.破损;CI1.CI2 .CI3.CI4.CI5.CI6 单群单个电容容量小于1980μF时单群更换。
3.1.6 交流接触器
真空接触器:状态良好,功能正常。真空接触器线圈电阻值为46.0×(1±5%)Ω。
非真空接触器:接触器主触头.灭弧罩.辅助触点状态良好,功能正常。
3.1.7 DCPT 盘
状态良好,通过机车静态及动态调试确认DCPT盘工作正常。
3.1.8 GR 盘
状态良好,电阻不许有明显变色.变形.烧伤痕迹。
3.1.9 CI 充电电阻.APU充电电阻.APU放电电阻
状态良好,电阻不许有明显变色.变形.烧伤痕迹。
CHRe1.CHRe2.CHRe3 电阻值为11.4~12.6Ω;CHR电阻值为47.5~52.5Ω;OVR1.OVR2.OVR3电阻值为7.6~8.4Ω。
3.1.10 其它电阻
状态良好,电阻不许有明显变色.变形.烧伤痕迹。
P-GR4 R3 电阻值为190~210Ω;DCHR1-3电阻值为71.3~78.7Ω; MPU-HER电阻值为23.7~26.3Ω;APU-HER电阻值为71.3-78.8Ω。
3.2 辅助变流器
3.2.1 APU 滤波电容器导体不许有变形.损伤,电容无鼓胀.破损。
3.2.2 APU 单元状态良好,进行单品绝缘耐压.门电路基板性能.IGBT开关性能检测,性能良好。
3.2.3 接触器.继电器.熔断器状态良好,功能正常。
3.2.4 AVR 电源单元状态良好,电路板不许有焊接裂痕.烧损痕迹;各端子间电压符合设计技术要求。
3.2.5 CI/APU 控制单元.I/F单元不许有变形.裂痕.明显变色,电路板不许有焊接裂痕.烧损痕迹,LED灯反应正常,保护功能正常;CI/APU控制单元进行DI/DO信号性能检测性能良好;冷却风扇状态良好,功能正常。
3.2.6 同步变压器.噪声过滤器NF.PT变压器状态良好,功能正常。
3.2.7 电流传感器接线端子不许有油垢.积尘,导线与端子接触良好,
接线端子不许有松动现象,安装牢固。
3.2.8 能够正常读出故障记录。
3.3 试验
整车试验确认变流装置功能正常可靠。
必换件明细
1. 冷却液更新。
2. 水管密封垫更新。
4.1 辅助滤波柜
4.1.1 骨架不许有变形,焊缝良好;
4.1.2 内部电缆固定良好,电缆布线规范,确保电缆没有与尖锐边缘有接触,如有需要重新布线;电缆绝缘没有损坏;接线端子应无变形、变色、裂痕,紧固力矩符合技术要求;保证爬电距离。
4.1.3 辅助滤波柜各部件无损坏,固定板安装良好无变形、破损,确保箱体内没有外来杂物。
4.1.4 电抗器表面无灰尘,电抗器安装牢固,内部不许有短路、短路;接线良好,紧固力矩符合技术要求。
4.1.5 电容器状态良好,安装牢固,外壳不许有变形、裂损,绝缘介质不许有泄露,测量电容容量符合技术要求;绝缘瓷件完好;接线良好,紧固力矩符合技术要求。
4.1.6 测量绝缘电阻符合技术要求。
4.1.7 试验确认功能正常可靠。
A03: HXD3D 型电力机车微机控制系统C5修技术规格书
1. 适用范围
本技术协议适用于HXD3D型电力机车微机控制系统的C5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HXD3D 型电力机车检修技术规程(C5修)V1.0
3. 技术要求
3.1 机车控制监视系统(TCMS装置)
3.1.1 各连接器不许有松动,主机绝缘支架不许有变形.损坏。
3.1.2 继电器连接牢固,逻辑关系正确,用 500V 兆欧表测量,继电器各导电部分间及对地绝缘电阻不小于10MΩ。
3.1.3 INF 不许有变形.污损,性能检测正常;电阻盘状态良好,性能正常。
3.1.4 铭牌.标号.线号完整.清晰;测试孔.指示灯齐全完好,显示正常。
3.1.5 12V 电源模块状态良好。
3.2 显示屏
3.2.1 玻璃完整,不许有裂痕;外部连线.接插件完好。
3.2.2 面板上各开关标识清晰,性能可靠。
3.2.3 紧固件及其附件齐全.作用良好;内部连线不许有短路.断路及过热现象。
3.2.4 校准触摸屏坐标,X/Y轴坐标不许有严重错位;校准微机显示屏日期.时间(机车有监控屏时,以监控屏为准,不许超过±15 秒)。
3.2.6 同一台机车显示屏软件版本应与TCMS主机一致。
3.3 网关
3.3.1 状态良好;插座内插针.插孔不许有缩针.变形。
3.3.2 整车试验确认网络控制系统功能正常可靠。
3.4 试验
微机控制系统通过整车试验进行验证,显示屏与TCMS间的RS485通讯正常,MVB网络功能正常,微机系统工作正常。
3.5 软件
软件为实时有效版本,并在机车履历簿上注明版本号。
必换件明细
1. 基板电池更新。
2. 显示屏电池更新
三、供应商资格要求
3.1 本采购项目要求供应商须具备的资格要求为:
1. 资质要求:A01-A03包件:投标人性质要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注册,具有法人资格的服务商。
2. 行政许可及认证:A01-A03包件:具有招标配件维修能力评估合格报告,投标时提供相关资料复印件。
3. 质量保证能力:A01、A02包件:维修服务验收时提供《铁路机车车辆零部件竣工移交记录》。 A03包件:维修服务验收时提供《产品维修合格证》。
4. 业绩要求:A01-A03包件:具有招标配件的铁路机车车辆零部件竣工移交记录(新造或检修),具有与主机厂或各局集团公司签订的招标配件近五年内任一年的采购或维修的合同和对应的发票复印件,投标时提供相关资料复印件;
5. 经营违法记录要求:A01-A03包件:(1)未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列为严重违法失信企业。(网址:“www.gsxt.gov.cn”) (2)未被人民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网址:“www.creditchina.gov.cn”) (3)在近三年内,企业或法定代表人不存在被司法机关认定的行贿犯罪行为。(网址:“wenshu.court.gov.cn”) (4)在近三年内,企业或法定代表人不存在被纪检监察组织认定的违规向铁路企业人员送礼金、礼品和各种有价证券、支付凭证等行为;未被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业,或被暂停、取消报价资格;拟供外包业务未被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暂时停产或停止使用。 (5)未被国铁集团或集团公司暂停接受参与采购活动,或暂停采购、使用相应物资(设备)。 (6)未与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及其附属企业、分支机构等存在诉讼案件。 (7)违规聘用铁路退休、辞退人员担任顾问、掮客的企业不得参与本次投标。 以上内容(1)—(3)投标人提供截图,(4)—(7)投标人须提供承诺函响应
3.2 供应商需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税率见本公示附件1“业务外包项目明细表”。
3.3 拟邀请供应商名称:
A01-A03 包件: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请上述受邀各投标人在公示结束前,在平台电子招标采购系统接受邀请函并完成文件获取,文件下载成功即代表文件获取成功。本公示不接受上述受邀各投标人之外其他投标人的文件获取。
四、发布采购方式公示的媒介
本公告在平台上发布。
请注册并升级VIP会员或高级会员,查看投标方式
款
付费指导